植物工廠
科技農業的進行式—植物工廠
近來,一連串有關毒食品的事件,引起了消費者高度關心。
依據聯合國預估,2050 年的全球人數將達91.7 億,到時候糧食供應量將是極大問題。目前全球約有15 億公頃的可耕地,受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影響,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威脅,每年大約有600 萬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約1000 萬公頃的土地因沙漠化而喪失經濟價值。鄉村人口大量往城市移動,農村城鎮化、都市建設與環境污染等問題,造成耕地快速在減少。
提高單位面積產能是可以解決以上各種問題的一種方法,新的農業科技-植物工廠立體化栽培可用最小的土地面積生產最大量的種苗或短期蔬菜。以現代設備監控生長環境(光、環境、濕度、二氧化碳濃度、養分、水分等條件)進行栽培,定期、定品質、定量之作物生產,於有限空間中達到高效產能,避免受到風災、雨災等的影響,逐年擴大產能可避免產銷失衡及現地耕除的浪費,更可逐年減少對農業災害損失的補貼,滿足消費者對食物安全的最基本需求,類似於工業界的量產工廠。
由於在屋內採水耕培育,沒有蟲害問題,完全不需噴灑農藥,更不需擔心重金屬污染。即使不清洗也能直接食用。以後可在百貨公司、高級超市的蔬菜區和高級餐廳都能買到標榜「不需清洗即可食用」、「安全、安心」的產品。所謂「安全、安心」的指標就是標榜二無二低的無農藥、無重金屬、低生菌數與低硝酸鹽,這樣的產品放諸目前全球的市場,絕對是使消費者安心的暢銷產品。
太陽光的波長範圍為300~3000 奈米,但與植物生長及生育相關的波長範圍為350~750 奈米,約佔全太陽光能的50%,人工光源只要所發出的光在此範圍內,100%的光能都對植物行光合成作用有幫助,植物若能獲得充分的光量,就能健康成長。傳統栽種方法,如果發生光量太低或太高的狀況,再加上濕度及空氣流速較難控制,又因其容易遭受病蟲害入侵,得需施用農藥,反而不一定能培植出健康的植物。栽培環境有可能因地、因時、因人可能造成品質極大差異。透過植物工廠穩定的栽培模式反而能保證品質,培植出營養成分高於室外栽培的蔬果。
目前是以生菜類、香草類為主的葉菜蔬菜、花卉(玫瑰、聖誕紅、長壽花)、番茄和草莓的嫁接苗等,其他品種蔬果也持續培育測試當中。